甘肃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实录丨承压前行、好于预期,四个关键词看甘肃“拼”出的成绩单-甘肃博源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


  • 博源国际



  • 本站支持IPv6

    时政要闻
    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时政要闻 >> 正文

    甘肃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实录丨承压前行 、好于预期 ,四个关键词看甘肃“拼”出的成绩单

    编辑 : 来源:甘肃省人民政府  更新:2025年03月08日 11:27 点击:[]

    3月7日上午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甘肃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 。全国人大代表 、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、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回答记者提问。

    记者 :我们注意到 ,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,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,请问甘肃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和办法?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?

    全国人大代表 、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、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回答记者提问。(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孟捷 摄)

    胡昌升:大家知道,刚刚过去的一年,对甘肃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。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、作出重要指示 ,为我们擘画了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 、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的宏伟蓝图,2500万陇原儿女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,满怀豪情、信心百倍地苦干实干。我们深入开展抓学习促提升 、抓执行促落实、抓效能促发展行动,极大提振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。我们以实施强科技 、强工业、强县域  、强省会行动为牵引 ,不断加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我们每季度开展经济运行调度,科学精准分析研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卡点,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,拿出有针对性 、可操作的举措,全省经济呈现出向上向好、量质齐升的发展势头 。2024年,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.8%、增速居全国第3位,有8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国前3位。

    下面,我用四个关键词来回答您的问题。

    第一个 :“产业推动”。我们坚持“强龙头、补链条、聚集群”,持续提升产业“含新量”“含绿量”“含智量”,加快构建体现甘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一是工业提质增效。鲜明树立工业强省导向,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,不断增强工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。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.8%、居全国第2位 ,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、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占比均居全国第2位,庆阳在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中算力增速最快、增量最大 ,智算占比最高。二是农业提标扩容。做大做强现代寒旱特色农业,深耕“农头工尾 、粮头食尾 、畜头肉尾”全产业链 ,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化生产水平 ,以“甘味”农产品过硬品质赢口碑、抢市场、创效益 。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近5000亿元 、增长10%,玉米制种 、马铃薯原原种、蔬菜花卉制种以及人工种植中药材的面积 、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 ,苹果、马铃薯产量和羊存栏量均居全国第3位。三是服务业提档升级。深入实施服务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 ,持续开展商务服务、科技服务、信息服务、博源国际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补短板促提升工作 ,加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 ,加快培育壮大限上批零住餐服务业和规上服务业经营主体 ,积极构建适应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服务业体系 ,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.4% 。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.5亿人次 、实现旅游花费3452亿元,分别增长15.9%和25.7%。

    第二个:“创新驱动”。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扎实推进强科技行动,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切实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。一是创新平台的支撑力显著提升。按照从科技研发到转化落地的全链条模式 ,加力打造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制造业创新中心、企业创新联合体等高能级创新平台,各类创新平台基地累计达到1207个、其中国家级和部级平台210个。二是创新主体的活跃度显著提升。深入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,支持骨干企业、“链主”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,深化同“两院”的合作机制 ,切实打通各种堵点卡点,促进上中下游产业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,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和竞争实力 。实施重点产业延链补链重大科技项目166项,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6.6%,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51.7%、较上年提高2.9个百分点。三是创新成果的转化率显著提升。围绕关键共性技术 、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需求进行集中攻关,建立健全转化服务体系,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。猪用口蹄疫疫苗 、高性能铜加工等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。航天510所研制的电推进系统将通信卫星单星通信能力提高10倍以上 ,第五套医用重离子系统获批注册 、累计治疗患者1800多例,天水华天电子集团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规模居国内第3位、全球第6位 。

    第三个:“内需拉动” 。我们把扩大内需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着力点,全力以赴促进有效益的投资 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。一方面,以投资之“效”夯实增长之“基” 。抢抓用好国家“两重”“两新”政策机遇,中央预算内投资、超长期特别国债 、专项债券项目开工率、支付率均居全国前列,300个省列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达114.2% ;拓宽筹资渠道,采取市场化方式积极推进项目建设,引进社会资本参与“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”等重大项目建设,全省项目民间投资增长11.9% 、比全国高5.9个百分点,有效投资活力不断迸发。另一方面,以消费之“火”促进经济之“热” 。加快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,升级传统消费 、稳住大宗消费、扩大服务消费、拓展新型消费、激活文旅消费,积极发展银发经济、平台经济 、夜间经济,一体推进消费场景供给和消费能力提升,天水麻辣烫、敦煌“万人星空演唱会”、嘉峪关“关城夜游” 、定西宽粉火爆出圈。去年,全省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、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1.3%、43.4%;快递业务量增长41.7%,居全国第3位。

    第四个 :“开放带动”。我们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,不断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。一是对外开放持续深化。主动融入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,首发中欧中亚图定班列 、国际卡车班列和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国际班列 ,全省国际客货运量实现双提升,进出口总值增长25.2% 、增速居全国第1位 ,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额增长27.7% 、占比达到77%,新设外资企业增长94.1% ,外向型经济提速发展 ,甘肃在国家向西开放布局中的战略通道地位更加凸显。二是招商引资持续扩大 。围绕打造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,深入实施“引大引强引头部”行动,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 、路线图和数据库,细化招商引资投资机会清单和目标企业清单 ,引进落地了大批优质产业和一流企业。去年,全省签约合同项目4440个,实施新建、续建项目5431个,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近8000亿元 、增长33.7%,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。全省新增涉税经营主体21.7万户,增长21% 。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“生命线”工程 ,锚定“西部领先、全国靠前”目标,纵深开展“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”行动,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,在全国率先启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线索“一键举报”平台,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%,涉税业务全程网办率达93%;建立并落实“包抓联”“六必访”服务企业制度,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,坚持“有事上门、无事不扰”,21万名干部包抓联企业46万户、协调解决问题3.9万个,甘肃日益成为广大客商看好、青睐、称心的投资蓝海 。



  • XML地图